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民政局> 政策解读> 负责人解读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799H/202504-00029 组配分类: 负责人解读
发布机构: 宣城市民政局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名称: 【新闻发布会】宣城市实施民生实事工作新闻发布会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4-22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799H/202504-00029
组配分类: 负责人解读
发布机构: 宣城市民政局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名称: 【新闻发布会】宣城市实施民生实事工作新闻发布会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4-22
【新闻发布会】宣城市实施民生实事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5-04-22 09:04 来源:宣城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发布人:宣城市民政局副县级干部 陈武
发布地点:新闻发布厅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1日

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有力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主要表现在:

一是兜底保障持续加强。完善了整户保与单人保相结合的低保制度,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保障范围。符合条件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按规定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截至去年底,全市共保障低保对象6.4万人、特困人员1.5万人,全年发放救助资金5.6亿元。

二是急难救助主动可及。全面推行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对新申请的低保对象或特困人员,按照该申请对象审核确认的月补助标准发放临时救助金;对有特殊重大生活困难的群众,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提高救助额度。持续加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街面巡查力度,确保及时救助。全市842个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实现全覆盖,为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和个人提供更加主动、精准、灵活、高效的救助帮扶。去年以来,互助社已实施救助4419人次。

三是服务类救助积极发展。聚焦“老弱病残孤”等特殊群体服务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可持续的访视照料、心理慰藉等服务。全市分散特困供养人员100%签订照料服务协议,落实“一对一”照料护理。持续实施特困人员购买住院护理保险服务,有效缓解特困人员住院期间护理照料难题。推进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服务机构建设,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70%。全面推进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1.5万名困难老人享受政府购买第三方开展助餐、助医、助洁等服务。

四是数字赋能动态监测。发挥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网格员“前哨”作用,重点做好申请能力不足困难群众的发现和救助工作。健全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立全市低收入人口库,为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开展救助帮扶提供支撑。加强与相关救助部门信息数据的共享,用“数字接口”比对“政策缺口”,做到即时干预、应救尽救、应退尽退。

五是救助服务便民惠民。多部门联合制定实施方案,推进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落实“一次申请、分类审核认定”机制,实现低收入人口申请认定“一件事一次办”。完善社会救助联审联批制度,审核确认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畅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六是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以“应享未享”“重复享受”“违规享受”等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强资金拨付、发放、使用“全流程”监管,社会救助工作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公开公示,落实低保末端长期公示制度,纳入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025年,全市社会救助工作仍将以“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为主线,持续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推动社会救助扩容提质增效。

一是适应“扩容”需要。落实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合理调整低保标准。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完善社会救助“一事一议”制度,提升制度的可及性,确保困难群众“应救尽救”。

二是落实“提质”要求。健全完善“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工作机制,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应用,做好救助部门数据共享、预警监测处置,切实通过“数据赋能”提升精准救助水平。精准做好城乡特困人员筛查和兜底工作,加强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和心理慰藉,稳步提升供养服务质量。持续加强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建设,推动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围绕“增效”目标。深化城乡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优化完善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流程,建立“一户(人)一条闭环救助链”,形成弱有众扶的“一张幸福清单”,更好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