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7-04 17:08
来源:宣城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一、关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资源,打造长三角1小时养老服务圈”的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引领,编制各类康养服务规划。发布《宣城市“十四五”养老规划》《宣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编制《宣城市中心城区社区邻里中心布局规划(2020-2030年)》《宣城市中心城区适老化设施规划(2022-2035年)》,布局养老服务设施。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长三角生态文化休闲康养旅游基地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资源禀赋及区位优势,创建健康养生休闲旅游集聚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利用大黄山世界级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以及我市全域纳入上海大都市圈规划、上海域外农场康养产业专项规划为契机,主动融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大局。逐步在我市形成健康养身、休闲度假、康养产品为特色的康养产业链雏形。
二、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之手,构筑多元养老服务模式的建议
一是政策扶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养老行业。宣城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享受承接政府转移补助、建设补贴、运营补贴、贷款贴息、税费优惠等政策以及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执行居民价格政策,确保全市养老服务机构等政策实现应享尽享。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行业,推动行业的创新和升级。2023年6月,我市公建公营养老机构70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28家,民办养老机构67家。截至2024年5月,我市公建公营养老机构62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36家,民办养老机构70家。1年内新增公建民营机构、民办机构共11家。2023年培育示范性嵌入式养老机构2家,今年继续培育8家,均由社会资本参与承接。
二是创新试点,完善多元养老服务体系。针对我市养老机构资源分布不均、床位利用率低问题,充分整合资源,提升硬件设施改造,优化资源布局。在广德开展全省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在绩溪县开展特困供养机构(敬老院)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在旌德县开展医养结合创新试点。借鉴沪苏浙先进经验在宣州区开展认知障碍友好社区与认知障碍专区试点,填补我市认知障碍领域空白。通过不断的创新养老服务新模式,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升级,不断完善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老年人多元服务需求。
三是率先示范,打造长三角康养基地。加快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建设。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规划面积约 23.2 平方公里,实行政府支持、政策聚焦、国企搭台、市场运作模式。依托卢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笄山省级森林公园、卢村省级生态民宿小镇、无量溪河等生态文旅资源优势,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候鸟式、疗养式、田园式养老基地。目前,我市正在全力创建卢湖竹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卢湖康养中心、笄山温泉、和合生态园、甘溪精品民宿集聚区等重点区块建设。积极导入上海仁济医院、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等优质品牌和医疗教育资源,加快建设一批康养示范项目,打造具有国际标准、海派特色、皖南风韵的长三角康养合作示范标杆。积极争取养老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公办养老、普惠养老等机构建设。积极协调省厅,争取上海养老服务补贴等方面政策最大化平移,提升沪皖共建(广德)康养基地建设水平。扎实推进康养村试点建设。政府统筹规划,学习借鉴浙江省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等地经验做法,在我市宣州区狸桥镇金云村等 10 个村开展康养村试点,高规格召开全市康养建设工作推进会。制定《宣城市康养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发改、财政、民政、人社、农业农村、卫健、文旅等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各县市区根据市级方案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打造长三角区域独具宣城特色康养村社等养老模式。
四是强化管理,规范养老服务行业运作。常态化指导养老服务机构规范运行,采取与住建、消防、市监等相关部门开展“双随机”联合检查、委托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检查、县市区交叉互查等多种监督检查方式加强监督指导、做好宣传教育。强化市级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建立安全生产季度督查检查制度,全面评估机构安全生产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按期整改,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水平,为老年人营造安全、舒适的养老环境。
三、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专业护理人员及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四、关于“打造智慧养老系统”的建议
一是推进智慧监管。推进信息监管。依托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金民工程”,对养老机构信息、养老从业人员信息进行数据化存档,宁国市、郎溪县、泾县、绩溪县等地建成养老服务智慧监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机构日常管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进行全方位监督,保障养老体系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推进智慧居家。禾康公司通过禾康智慧养老平台,对助老员居家上门服务的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长、服务反馈等方面完成居家上门服务监管。通过家庭养老床位“禾小度”养老管家,即可使用紧急求助、精准定位等功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难独居老人行动不便、紧急情况难以及时自救自护等难题。推进智慧助餐。全市所有老年助餐服务机构全部接入视频监控,老人就餐环境全景监控、老人餐费和财政资金全程监管。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市、宁国市、泾县和绩溪县通过银联商务智慧养老等助餐系统,对符合补助条件的老年人进行一次性身份信息采集后,通过社保卡、人脸识别等方式直接就餐和享受补助,同时避免出现老人就餐点排队拥堵、“久站”等问题。
二是搭建信息平台。安徽省民政厅将建立全省统一的养老服务系统,为全省老年人获得优质、高效、方便科技的基本养老服务提供支撑,重点聚焦老年人面临家庭和个人难以应对的失能、残疾、无人照顾等困难时的长期照护服务,提高养老服务水平、质量和效果。宣城市将作为首批使用测试单位,将借助养老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近年来,在养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我们做了大
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地域、市场、经济等因素影响,我市在养老资源整合、养老理念、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共享方面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今后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持续整合养老资源,发挥市场机制,构筑多元养老服务模式。同时在智慧养老、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打造长三角康养基地,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政策扶持,促进产业融合。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支持、规范监管等政策支持和引导,对养老服务领域中的存量和增量资源进行整合,借助“公建民营”等试点建设实现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将乡镇养老、医疗等资源进行统筹整合,通过以养融医、引进医疗机构托管运营、构建农村“两院一体”等形式,促进医养资源整合、服务衔接,积极推动乡镇敬老院和卫生院融合发展。以“银发经济”为抓手,围绕老年人消费需求与照护需求,推动养老服务行业与医疗保健、房地产、旅游、文化教育等行业的融合,扩大养老服务产品供给,促进产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