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兜底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等重点,不断健全救助保障体系,努力开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新局面。
一、倾力“墩苗”,构建四级保护网络
一是建立协调机制。市、县两级均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结合部门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合作,坚决扛起未成年人关爱保护责任。依托12345政府服务热线,开通运行市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及时受理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求助、投诉和举报。二是强化督导考核。已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内容,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督促各地各相关单位落实对未成年人保护、教育、管束的职责,使未成年人保护更加合理化、法治化、规范化。三是推进阵地建设。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阵地建设,按“四有”标准(有固定场所、有专门队伍、有管理制度、有服务开展)建设乡镇(街道)未保站。全市现有区域儿童福利机构1个、儿童福利指导中心8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8个、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01个,乡镇未保站实现全覆盖。四是建设未保队伍。坚持选优配强,选拔热爱儿童事业、有工作能力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大学生村官等充实到基层儿童工作队伍中去。目前全市共有儿童督导员101名、儿童主任846名,实现基层儿童福利服务队伍全覆盖,不断健全儿童福利保障及关爱服务网络。持续开展业务培训,提高队伍履职能力。
二、用心“护苗”,维护未成年人权益
一是抓好重点监管和关爱帮扶。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启动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测摸排。充分发挥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作用,严格落实寒暑假集中走访、季度随访以及重点时段巡查制度,进一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动态管理。在全市开展“萱花伴童行——助童成长计划”,为存在监护缺失情形或面临监护缺失风险儿童提供精准救助帮扶,广德市、宁国市先行启动“皖美护童”试点。民政部门“牵手行动”护航留守、困境儿童成长,动员2245名党员干部与2448名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结对帮扶。妇联组织启动“巾彩宣城·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落实团干部结对帮扶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机制,依托大学生实践活动,完善大学生到村兼职团组织副书记工作机制。各部门积极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关爱队伍,凝聚爱心力量,共同守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健康茁壮成长。二是关注心理健康和法治教育。制定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十条措施,开展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测评,一人一档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筛查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进行跟踪随访,有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和关爱帮扶,统筹构建“机构+学校+家庭+社区+慈善力量”相互衔接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加强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全市300所中小学配备328名兼职法治副校长,定期到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等。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全市中小学将法治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纳入学年计划。法院及时发布未成年人保护典型案例,结合开学季、儿童节、宪法宣传日等重要节点,通过法官说法、模拟法庭、庭审观摩、法院公开日等形式,不断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检察院着力打造未成年人检察品牌“蓝朋友”,紧跟社会热点发布普法内容。在中小学设置“蓝朋友树洞信箱”,打通孩子们与检察官之间双向互动渠道。三是维护校园安全和周边环境。深入推进护校安园工作,教体、公安等部门大力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安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夯实安防基础,织密校园内部防护网。紧盯校园周边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部位,全面加强校园周边管控,动态清零风险隐患,构筑校园安全屏障;指导学校开展反恐防暴应急实战演练,增强广大师生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提升中小学、幼儿园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水平。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对照安防建设“4个100%”标准要求,补齐短板不足,织密安全防护网。落实校园“高峰勤务”和“护学岗”“安全岗”机制,加强校园周边巡逻防控和环境整治,严密高危人员管控,清除不安全因素,坚决防范伤害学生事件发生。四是抓牢行业监管和信息共享。将未成年人保护作为监管重点,检察院、公安、教体、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多次联合开展涉及校园食堂食品、门禁管理、电教网络设备,以及校园周边书店、酒吧、网吧、酒店、桌游吧等场所的专项检查,开展护校安园、“绿书签”、“扫黄打非·护苗”等专项行动。每年常态化开展中高考期间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暑期文化市场秩序专项整治、重大节假日排查等,联手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扫除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出版物、文具、玩具等。市文旅局联合宣城广播电视台法治宣城栏目发布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行政指导案例,通过以案释法,加强普法宣传。建立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工作机制,教体、民政、卫健、残联等部门定期共享数据。加强法院、检察院、教体、公安、民政等部门的沟通联系,落实涉及未成年人案件信息共享、会商通报、联动救助机制。法院、检察院加强对案件的分析研判,及时向有关部门发送司法建议和诉前检察建议,监督行政部门切实把未成年人保护落到实处。
三、真情“扶苗”,提升关爱服务水平
一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充分利用“三八”妇女节、“国际家庭日”、家庭教育宣传周、“六一”儿童节等时间节点,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等宣传普及,建设市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举办“家庭教育宣城行”公益讲座,开展“萱姐姐来我家”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我爱我家 书伴成长”读书分享活动,进一步扩大家庭教育宣传普及覆盖面。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监护人管教不严、监护缺位的,向监护人发出《督促监护令》,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出58份。宣州区挂牌成立了全市检察系统首个家庭教育指导室,推进家庭教育指导落地落实。二是开展政策宣传引导。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宣传,编制印发《未成年人关爱保障政策一本通》《宣城市儿童福利政策宣传册》,制作儿童福利政策小课堂视频、儿童福利政策明白卡,发布宣城未成年人保护标识和“宣小未”“宣小来”品牌人物形象。开展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宣传月活动,组织市区两级未保委28家成员单位在万达广场开展“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主题宣传活动,重点围绕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大保护”开展宣传;组织市民政局机关党支部党员赴联点共建社区采取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现场咨询、有奖竞答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引导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社会组织等参与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利用春节、寒假、六一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服务活动。春节期间,全市民政系统共动员3110名人员开展困境儿童春节慰问,累计投入财政资金和福彩公益金34.94万元,募集慈善组织、爱心企业捐赠慰问金和慰问品35.58万元。“六一”期间,市民政局联合市慈善总会慰问10名困境儿童,联合市慈善总会、市福彩中心赴市儿童福利院开展慰问活动。全市民政系统共开展89场活动,累计发放慰问金10.6万元、慰问品22.2万元,惠及儿童5000余名。鼓励慈善资源向未成年人领域倾斜,持续实施善行安徽·爱在宣城——“护苗计划”助医、“凌云计划”助学项目。
近年来,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今后,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重点做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流动儿童的监测摸排和关爱服务,不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心理关爱服务水平、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同时,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及时会商研判、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办复类别:A类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联系人:汪美玲
联系电话:0563-3024628
宣城市民政局
2024年7月4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