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民政局> 政策解读> 其他解读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799H/202108-00011 组配分类: 其他解读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名称: 《宣城市“十四五”养老规划》政策解读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8-11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799H/202108-00011
组配分类: 其他解读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名称: 《宣城市“十四五”养老规划》政策解读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8-11
《宣城市“十四五”养老规划》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1-08-11 14:35 来源: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近日联合印发《宣城市“十四五”养老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是我市“十四五”期间民政领域的一项重要专项规划。

一、《规划》起草背景

我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员之一、G60科创走廊成员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杭州都市圈观察员城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我市地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是安徽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生态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京福高铁、商合杭高铁、杭黄高铁等陆续建成,芜宣机场正式通航,基本形成县县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水陆空协同的立体交通网络。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1607.5亿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GDP从2016年的6133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8527美元,年均增长在10%左右,经济快速发展和三产结构持续优化,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纵深发展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的加快推进,宣城进一步加强与其它核心城市之间的产业链协同和优势互补,积极发挥生态和区位优势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承接长三角养老需求转移。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宣城市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22.5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18.04%,均高于全国和安徽省平均水平,并且有不断加深的趋势。各县市区老年人口分布不均衡,其中宣州区(不含市开发区)老年人口分布集中,约占全市老年人的26.85%。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护理需求越来越迫切,预估2025年底,宣城市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增长至8.5万人,其中重度失能老年人7000人左右。宣城市养老服务业发展还存在“缺乏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分布和经济状况、服务需求的精准统计;市县级公办养老机构承担非基本功能的床位较多,部分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队伍老化;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功能还未充分发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内容单一、功能不完备、人员水平低;农村养老服务存在制度不健全、服务能力不足、设施设备简陋等问题;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还未建立;森林和文旅、中医药资源优势挖掘不足,康养服务产业链条还未形成;标准化、专业化服务能力与长三角发达地区还有差距;应急救援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需要加强”等突出问题。

编制高水平的“十四五”养老规划,用以指导“十四五”乃至2035年之前我市的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发展,特别是抓住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契机,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努力打造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养老后花园,对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总体考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养老服务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要为根本目标,准确把握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立足发展阶段和基本市情,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坚持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并举,推动养老服务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业态、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让老年群体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建成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宣城作出积极贡献。

具体是,通过认真总结评估“十三五”时期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并结合我市政策支持环境、产业基础、区位和环境优势等,提出养老服务业“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基本思路、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促进通过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并带动相关产业,打造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新兴产业转型典范,树立养老服务业在全市产业经济结构中的战略地位。做到,进一步完善全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养老服务管理体系,明确民政部门在养老服务的边界,确保政府保障、服务功能在养老服务社会化改革中得到充分发挥,使全体老年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重点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互联网+等领域的规划创新。重点完善老年照护服务体系,促进机构、社区、居家融合发展,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探索建立以老年人能力排查为基础的照护体系。建立公平的养老服务市场环境,重点解决制约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的土地、资金、资源、人才等几大瓶颈问题,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市场建设提供扶持政策和良好运营环境。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健康养老产业,充分发挥各地自然资源、产业资源、人才资源优势,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结构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养老产业体系。

在编制过程中,注重坚持党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凝聚社会共识,统筹规划,精准施策。始终牢记“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聚焦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社会关切,筑牢民生保障底线,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加强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发挥政府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和引导社会参与的作用。努力构建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各尽其责的基本格局,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全面深化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市场和全社会的活力,巩固经济困难老年人的基本福利和服务保障,重点加强对失智失能、高龄独居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落实养老领域“五个区块链接”、“一地六县”合作区、苏皖合作示范区各项工作要求,推进养老服务区域统筹发展。既要推动社会保障能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强,实现老有所养;又要充分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财政承受能力,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建立可持续的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制度,保障各类老年群体同等享有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三、《规划》起草过程

2020年5月,市民政局邀请我市健康养老产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单位来我市调研,帮助做好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2020年9月,市民政局通过公开招标,确定《规划》编制单位。2020年12月11日,市民政局向各县市区政府和16个市直单位发函,征求《规划(草案)》意见,对收集到的意见及时反馈规划编制单位,要求予以修改。2021年2月23日,市民政局召开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座谈会,各县市区民政局参会人员对养老领域重大项目、康养产业发展等提出意见,市民政局全部采纳,并对《规划(草案)》予以修改。2021年3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在北京组织召开《规划(草案)》专家评审会,会后根据专家意见,编制单位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形成《规划(送审稿)》。市民政局再次向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单位发函征求意见,对征集到的意见全部采纳。2021年3月25日,市民政局召开部门征求意见会,与编制单位一道“一对一”征求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6家重点市直单位意见,完善“主要指标”“邻里中心”等相关内容。2021年5月7日,市政府召开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座谈会,会上市金融局、市人民银行等单位就养老领域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等提出意见,市民政局全部采纳并对《规划(送审稿)》予以修改。2021年7月8日,市民政局党组会议原则通过《规划(送审稿)》,会后根据会议要求,市民政局就《规划》重点康养项目再次征求各县市区政府意见,并根据广德市、宁国市、郎溪县、绩溪县政府等意见,修改《规划》重点康养项目。2021年7月20日,《安徽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市民政局根据最新的要求对《规划》做出修改。

四、《规划》工作目标

2025年底,初步建成以失能失智老年人为重点、以经济困难老年人为底线、城乡融合发展、与中等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家庭照料能力明显提升,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布局完善、功能互补、统筹衔接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成型,成本可负担、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普惠型养老服务长足发展。银发经济初具规模,有效保障困难老年人需求,主动承接长三角养老产业转移,养老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增长。

到2035年,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全体老年人享有多样化、普惠型基本养老服务,家庭照料能力明显提升,农村养老提质增效,普惠养老长足发展,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的健康休闲养生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友好型社会总体建成。

完善服务网络。2025年基本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形成规模适宜、功能合理、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网络,三级中心功能有效发挥,医养康养能力显著提升。丰富市场主体丰富。2025年,形成重大养老项目滚动式开发格局,引进、培育一批品牌连锁健康养老龙头企业。强化人才队伍。2025年,构建与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形成职业体系完善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发展银发经济。2025年底,初步形成养老与教育培训、健康、体育、文化、旅游、家政、康复辅具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市场格局。推进三角一体化。2025年,与沪苏浙民政部门合作进一步深化,“五个区块链接”、“一地六县”合作区、苏皖合作示范区养老产业健康发展,长三角老年人共享养老服务资源,异地养老“互联互通”,使老年人“到绿水青山的地方乐享生活”的想法成为现实。

五、《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分为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发展任务,保障措施等4个部分。

规划提出了建设健全养老服务制度体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人才支撑和综合监管制度体系3大体系;明确了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全面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体系建设、强化农村养老服务促进乡村振兴、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等14项发展任务;设立了中心城区社区邻里中心示范工程、重点康养项目工程等13个任务专栏。

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立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度。普遍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建立面向所有老年人的动态综合评估体系。制定以失能照护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养老服务政策。明确将三类老年群体纳入基本养老服务重点对象,一是城乡特困老年人等托底保障群体;二是低保或低收入家庭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等困境保障群体;三是失能、失智、重度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重点保障群体。健全老年人福利和照护服务保障。健全老年人护理补贴保障制度,优化高龄津贴、低收入老年人服务补贴、护理补贴等制度,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精准施补。完善特困供养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保障范围。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加强老年人“救急难”工作。完善老年人意外伤害险和养老机构责任险制度。继续实施“银龄安康行动”,推动建立特殊群体综合养老保险计划,鼓励社会老年人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制定措施提升家庭养老照护能力。完善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标准,实施困难、无子女、失能、高龄等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引导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自愿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对无子女、高龄、独居老年人开展社区探访。探索试点“家庭照护床位”。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加强社区道路设施、休憩设施、信息化设施、服务设施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和场所的无障碍建设为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空巢老人,特别是独居老年人安装应急呼叫救援设备。

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三级中心”服务功能和网络建设。2022年底,新建居住(小)区配建设施达标率100%,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的,2025年底前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齐。全面建设中心城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编制《宣城市中心城区社区邻里中心布局规划(2020-2030)》,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与邻里中心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着力打造成集服务居民、协商议事、组织培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邻里中心。健全“五社联动”社区服务机制。打造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资源为补充、社区自治组织为纽带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五社联动”机制。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失能(含失智)、重残、独居、空巢、留守、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巡访工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方式,支持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等面向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日常探视、生活照料、事务代办等服务。以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建设示范性公办养老机构。重点建设一批护理能力强、配套设施齐全、内外环境优美、各项功能完善的公办养老机构。新建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50%。推动宣城市社会福利中心以及各县市区社会福利院功能提升,在满足集中供养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的基础上,为农村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高龄失能老人、重度残疾人提供低偿服务,为失能、失智、失独、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形成兜底、示范、辐射、创新四大特色。加快社会化养老机构转型升级。引导社会力量加强护理型、医养结合型、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鼓励新增机构建设护理型床位,重点为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推动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和质量提升。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创建一批品牌形象良好、服务功能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高等级养老机构。健全养老机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服务质量评价结果与相关补贴、评先、奖励扶持政策挂钩。建立养老服务公共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宣城市养老服务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统筹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养老服务机构突发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工作机制。

推进“医、康、护、养”深度融合。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2025年底,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支持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的融合,构建养老、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相互衔接的服务模式。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上门巡诊、社区和居家护理等服务,符合条件的开设家庭照护病床。强化农村养老服务促进乡村振兴。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家庭养老和互助服务。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以低收入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为基础,培育农村互助服务队伍,鼓励农村妇女、低龄健康老年人等群体照护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以老年人的生活照护需求为导向,提供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代购用品、送医送药等居家互助照护服务。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提升工程。2022年底,每个县市区建有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超过1所。探索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改革。推动敬老院成为开放型、护理型、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鼓励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公建民营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连锁化运营,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服务能力。拓展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强化党建和基层协会、乡贤等对农村养老支持作用。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和老劳模等“五老”的带头示范和组织引导作用,动员鼓励农村妇女、低龄老人等积极开展为老服务。以村两委为主体,落实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引导建立老年协会、乡贤协会等,开展老年互助和自助服务。建立、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畅通新乡贤通过举办养老事业产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渠道。鼓励知名人士、企业家代表、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参与、培育和发展农村养老服务。

健全养老服务人才支撑和综合监管制度体系。围绕“育、用、留、引”建设养老人才队伍。大力培养养老专业人才,重点依托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发挥各级行业协会作用,推进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养老机构联合开展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学校、养老机构通过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实现教学与就业的有效对接。实施养老服务队伍能力提升行动。全面实施《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19年版)》,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分级培养和分类培训机制。培育引进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持续提升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专业能力。健全养老从业人员待遇提升和职业尊崇机制。逐步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入职补贴、社保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制度。加强社会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从业环境,增强对养老服务工作的理解与认同,对在养老服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加大宣传力度,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施“宛陵聚才行动”养老服务专项人才计划。将高层次养老服务、医养融合、养老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纳入“宛陵聚才行动”人才引进计划并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综合监管。积极探索“互联网+”,加强民政与消防、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专业监管信息联动、共享,推动联合监管、联合执法、联合惩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拓宽公众参与监督的渠道,曝光典型案例,提高公众认知和防范能力。加强涉及资金监管。加强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弄虚作假、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配合牵头部门依法打击以养老服务为名的非法集资活动。强化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失信养老服务机构“黑名单”制度,对失信主体,加大抽查比例和频次,依法限制享受政府补贴资金、税费减免等,限制参加政府采购。

发挥优势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推动一体化总体战略促进产业协同。建立全方位、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切实做好养老领域“五个区块链接”有关工作,强化“一地六县”养老合作。优化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营商环境。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建立上海市松江区、浙江省嘉兴市三地养老服务投资发展优惠政策目录和指南。鼓励引导三地企业和组织到宣城投资兴业和开展服务。推动长三角养老服务标准和老年人福利互联互通。推动建立三地跨区域补贴制度,实行养老补贴“跟人走”的政策。推动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多种类型旅居养老项目。充分利用宣城生态良好、旅游资源独特、森林康养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培育以养生养老、休闲运动、观光旅游为主,特色鲜明、区域吸引力较强的康养旅居型产业。丰富森林康养服务产品体系。鼓励开展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景观、食药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养疗养、健康养老服务。建设森林康养产业群。依托宣城资源优势,发展建设各类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小镇和森林康养人家等。着力打造以重大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集聚区,在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形成较强的示范效应。发展“徽文化”特色老年旅游服务业。开发“徽派”老年旅游精品线路。立足宣城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充分发挥自然遗迹、古树古道、徽派传统村落建筑、红色景点等文化资源提升养老内涵、扩大养老消费。发展知青旅游、乡贤旅游。设计知青回乡游、乡贤回乡游产品,扩大中老年人旅游市场,满足广大中老年人情感回归式旅游需求。开发三位一体的老年智库服务平台。融合宣城市及长三角的人才和项目资源,通过高端论坛、项目对接会等方式,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提供智力支持。发展中医药特色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坚持中医治未病理念,发挥中医药在老年疾病预防、康复、养生等方面的作用,将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康复医疗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鼓励开展中医健康咨询和慢病管理服务。不断健全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结合我市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康复护理中的有效作用,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举办各种类型的康复护理机构,畅通康复机构与综合医院之间的转诊机制,开展延伸到社区和居家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打造中医药特色旅游小镇和街区。围绕中医养生、中药种植与制作、健身休闲、文化旅游等领域,建成一批特色健康小镇。建成一批集“吃、住、行、游、娱、乐、医、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旅游休闲养生基地。发展智慧养老服务业。培育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大力推动智慧养老应用,在街道和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务系统和应急救援服务网络,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等线上线下老年服务项目。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鼓励家属亲友、村(居)委会、老年协会等为老年人运用智能化产品提供相应帮助。积极推动智慧养老应用试点。建设宣城市统一的智慧养老综合信息平台,开展智慧养老应用示范试点,重点推进智慧社区和智慧旅居养老服务建设。发展老年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支持研发生产老年装备(用品)。重点开发和销售老年人及其家庭、养老服务机构迫切需要的老年护理用品、洗浴辅具和康复用品等,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养老产品品牌。支持研发生产老年食品药品。支持广德海棠小镇、旌德灵芝小镇、绩溪新安养老园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养老产业集聚区,开发新一代功能老年保健食品。支持研发生产康复辅具。重点发展多功能高端护理床、智能高端按摩椅等老年产品。支持发展老年用品和康复辅具市场在养老机构、城乡社区设立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租赁)站点。

六、《规划》主要指标

    《规划》提出了六大类26项指标,其中12项为约束性,其余为预期性。

项目名称

2020年

2025

属性

老年人社会保障

人均预期寿命

79

高于79岁

预期性

老年人能力评估覆盖率

30%

100%

约束性

经济困难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覆盖

50%

70%

预期性

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覆盖率

-

30%

预期性

居家特殊困难、失能老年人探访率

-

100%

约束性

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业的比例

50% 

55% 

约束性

社区

居家

养老

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

90%

100%

约束性

三级中心规范运营率

30%

80%

预期性

各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

5

约束性

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区

2

7

预期性

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100户

1300户

约束性

机构

养老

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

-

60%

约束性

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

-

100%

约束性

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比(%)

43%

55%

预期性

以上养老机构占比(%)

70%

95%

约束性

医养

结合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73.71%

80%

预期性

医养结合示范单位

17

30

约束性

养老服务人才

社区内每千名老年人配备社工数量

-

1

预期性

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率%)

50%

100%

预期性

养老护理员累计培训人次(人)

3000

8000

约束性

养老服务社工累计培训人次(人)

100

700

预期性

养老服务实训基地(个)

2

8

约束性

产业

规模

康复辅具产业园

0

2

预期性

本地老年食品药品企业品牌数量

2

10

预期性

培育发展品牌连锁养老企业

1

5

预期性

具有示范带动性的养老服务集团

1

3

预期性


规划还列明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主要项目,其中养老事业主要项目7项,养老产业主要项目8项,养老管理类项目1项。

类型

序号

项目名称

养老事业主要项目

1

宣城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项目

2

宣州区社会福利院、宁国市社会福利院世行项目

3

县级失能特困人员供养设施项目(泾县、广德市、旌德县)

4

郎溪县社会福利院(郎溪县老年公寓)二期项目

5

特困供养机构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泾县乡村养老机构提档升级项目、郎溪县新发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等)

6

绩溪县失能老人养护院和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

7

养老服务“三级中心”提档升级项目(郎溪县、泾县、旌德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宁国市凤形山居家健康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

养老产业主要项目

8

郎溪县白茅岭康养总部、大佛山养心谷康养项目

9

市开发区军天湖康养小镇

10

宣州区昆山湖度假村康养项目

11

广德市合兴国际康养基地项目、海棠小镇、东亭骑趣小镇

12

宁国市长三角健康服务和养老养生基地、恩龙世界木屋村森林康养基地、解带山康养综合项目

13

泾县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

14

绩溪县虎头山森林康养项目、新安养老院项目

15

旌德县悠然谷生态度假区、皖南旌德文旅康养小镇开发项目

养老管理类项目

16

市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项目


七、康养项目内容

《规划》提出推动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宣城生态良好、旅游资源独特、森林康养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打造以重大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集聚区,在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形成较强的示范效应。2025年底前,争取创成省级森林康养城市。综合考虑区位、交通、人文、生态及基础设施配套等因素,在郎溪县、广德市打造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建设上海印象海派社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长三角数字康养总部,突出“城市—康养—田园”的融合,提供高、中端养老产品,形成“医、养、健、游、学、治”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康养产业体系,到2025年基地建设规模达到8-10平方公里,满足10-15万人康养需求。

八、创新举措

“十四五”期间,将不断完善老年人能力评估体系,聚焦低保、特困老人和失能失智、高龄老人等重点保障群体,加大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养老服务供给。逐步建立以失能照护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健全面向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制度。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以及家庭的基础性作用, 聚焦基本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发展互助性养老,补齐农村养老、社区和居家养老短板,推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着力构建与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老年人核心养老服务需求相匹配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充分挖掘宣城市生态、文化和旅游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集健康医疗、养生养老、生态旅游、教育研学等于一体的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

八、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宣城市促进智慧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市级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作用。

2.落实工作机构和人员保障。加强市县两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设,推动各县市区成立养老服务业协会,

3.完善养老服务考核监督机制。将重点任务和政策落实情况纳入重点督查事项,考核结果列入当年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的绩效考核目标。

(二)加大资金保障。

1.保障养老服务财政投入。各级福利彩票公益金超过55%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重点用于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农村养老服务。

2.吸引社会力量投入。支持各类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消除养老服务企业与社会服务机构在公建民营中的政策差别。

(三)优化营商环境

1.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土地保障措施。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优先保障养老用地指标,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和开发利用条件,为养老用地发展需求提供用地保障。

2.强化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的激励措施。鼓励出台针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专项金融方案,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贷款贴息等模式,撬动更多资金投向养老服务业,支持养老服务产业拓宽投融资渠道。

3.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养老服务机构按现行政策享受相关税费优惠;为社区提供养老、家政服务的机构,按规定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不动产登记费等方面享受税费优惠政策。

(四)促进信息联通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依托省养老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综合运用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对接户籍、医疗健康、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信息资源,构建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市级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目前《规划》已全文对外发布,联系电话:0563-2719002,联系地址:金色阳光大厦1005室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