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更好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三地一区”建设和“双招双引”中作用的意见》,锚定“培育有方向、服务有温度、发展有保障”目标,着力提能力、优服务,多措并举支持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推进登记审批改革
市民政局主动靠前服务,强化全方位的指导支持,进一步激发行业商协会的发展活力。宽条件:贯彻落实省民政厅《关于加大培育发展优化行业协会商会登记服务的意见》,放宽行业商协会登记条件,全面落实直接登记政策,实施压缩审批事项、延时服务、容缺受理等一系列便民利企举措,全面提升审批效能。减材料:按照“八个一律取消”标准,梳理精减申请材料,对行业商协会登记有关申请表格内容进行整合,并优化网上办事系统功能,通过“数据代入”方式避免办事人重复多次录入。压时限:减少审批层级,推行“一审一核”,针对住所变更、业务范围变更、业务主管单位变更等一般登记事项,改为现场直接办结;本着“能快则快”原则,对其它审批事项全部提速增效。其中,成立登记等承诺时限由法定60个工作日调整至2个工作日,变更、注销登记等承诺时限由法定30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
二、聚焦推进产业地域覆盖
市民政局立足全局,多维度发力,以产业链链上商协会为骨骼,以广大基层商会为细胞,全力构建覆盖全产业链与地域的商协会生态体系。从产业链视角看,紧紧锚定市委、市政府精心擘画的“2+3+4”产业链发展蓝图,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成功实现“2+3+4”产业链行业协会商会的全方位、无缝隙覆盖。新成立7家极具活力与前瞻性的行业商协会,对6家已有的商协会进行换届选举,提升发展活力。从地域分布视角看,坚持全面统筹、均衡发展、扎根乡土,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和乡镇特色产业。在巩固县级以上商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将发展重心下沉至基层。全市101个乡镇街道,目前已有89个乡镇街道成立基层商会,覆盖率达88% 。
三、聚焦提升桥梁纽带效能
市民政局积极引导和支持行业商协会充分发挥其联系广泛、信息灵通的独特优势,精心搭建四大功能性平台,促进政企协同、产业链融通和要素资源整合。政商交流平台。2024年第12期政商恳谈会“走进商会”,浙商商会、温州商会等直接向市领导反映融资、土地审批、人才培育等问题,通过精准滴灌式座谈会,近距离反映情况,有效提升政府针对性解决问题效率。产业链协作平台。行业协会商会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平台搭建和服务保障作用,推动形成“链式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市汽车零部件协会推动成立全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组织长三角汽车零部件产业交流发展大会,邀请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围绕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科技创新等作经验分享,积极提供项目对接、资本运作等全方位服务。法律咨询和服务平台。通过构建多层次、全链条的法律服务体系,有效护航会员企业合规经营与稳健发展。市卫生洁具行业商会吸纳安徽远传律师事务所成为会员单位,2024年为会员企业处理了100余人次法律咨询,提供有效法律解决方案50份。融资授信平台。搭建银企对接桥梁,建立“银会企”三方协作机制,定期举办融资对接会,开发“产业链信用贷”特色金融产品。市商业协会推出“商圈贷”融资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已为会员企业发放贷款34笔,投放资金6830万元。
四、聚焦引导投身公益事业
市民政局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市建材商会2024年慰问敬老院老人,援疆消费帮扶,西藏定向捐赠,慰问困难现役军人家属,累计金额8.5万。市企业家联合会积极发动会员单位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宣酒集团2022年资助100万元,帮助南阳村打造富硒水稻生产基地,涉及200多户村民,当年就实现人均增收8000元;2023年资助黄村镇260万元启动“红缨子”专用高粱基地建设,对农田水利建设及相关科技配套服务进行提升,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5年宣酒集团宣布捐赠1000万元,用于设立“四好”教育基金,致力于推动宣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培育优秀人才、夯实教育根基贡献企业力量。(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