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县传真

旌德县民政局:
以“名”载道 以“文”兴乡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4-14 15:32 信息来源:市民政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名者,实之宾也。”两千年前庄子之言,道出了地名承载文化根脉、标注乡土记忆的深意。在皖南山水间,旌德县民政局以“乡村著名行动”为笔,以地名文化为墨,绘就了一幅“名载古今、文润乡野”的振兴画卷,让千年古县焕发新时代的生机。  

溯源固本,深挖地名根脉,唤醒文化记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旌德县深谙地名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源泉。近年来,旌德县地名专家团队,踏遍青山绿水,遍访古村老巷,系统梳理地名背后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与民俗风情。编撰《旌德名人》《旌德古建筑》《旌德记忆》等六部地名文化专著,将散落民间的文化碎片串珠成链;聚焦古道、河流、村落之名,发布专题稿件7篇,申报市级文化遗产8处,让“旌德故事”在时光长河中历久弥新。县地名专家组组长感慨:“一地之名,承载一方水土之魂,唯有守护其根,方能滋养乡村振兴之树常青。”

守正创新,科技赋能管理,激活资源潜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旌德县以数字化手段破题地名管理难题,构建地名信息新格局。举办地名信息库更新维护培训会,通过视频教程、案例分析,让10个镇的基层骨干“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依托“微旌德”平台发起“邀您共传身边地名”活动,发动群众上传地名信息1463条,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动态数据库;更以“地名+旅游”为抓手,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发展动能,创成国家A级景区8个、森林公园1个,推出“旌德十大特产”,让“云乐灵芝”“旌德白茶”等地标品牌香飘四海。  

以文兴业,融合古今之美,绘就振兴蓝图。“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旌德县民政局一方面联合多部门编制《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另一方面联合本土文化名人组成智囊团,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考证等方式,制定了《旌德县城区地名规划(2023-2035年)》,确定“山水为脉,文脉为魂”总体布局,形成11类特色地名储备库。兴隆镇作为示范标杆,因地名文化赋能,古村落变身文旅“打卡地”,老字号焕发产业新生机。县内47个“乡字号”农副产品依托地名IP走向市场,印证了“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的古训。正如一位村民所言:“路牌不仅是指引,更讲述着祖辈的故事,游客来了爱听,我们的日子也更有奔头!”

未来可期,赓续文脉薪火,共筑诗意乡愁。“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旌德县民政局正以更坚定的步伐推进“乡村著名行动”:持续推进地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让“无名之地”有标识,“有名之地”有故事。旌德县民政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我们将继续深挖‘小地名’中的‘大文章’,让每一个名字都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坐标,让旌德的绿水青山因‘名’而灵,因‘文’而兴!”

千年文脉焕新彩,乡土名韵启新程。旌德县以地名文化为纽带,在时代浪潮中走出一条特色振兴之路,正如陶渊明所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片土地正以“名”载道、以“文”兴乡,绽放独特的时代光华。(闻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