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县传真

以人为本 精准施策:旌德县特困供养体系的优化实践

发布时间:2025-03-26 16:26 信息来源:市民政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旌德县曹某某原为庙首镇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及亲属对就近照看的需求,主动申请转入白地镇敬老院集中供养。这一申请通过动态调整机制,经庙首镇与白地镇人民政府联合审批后,2025年1月,成功推动特困人员曹某某从庙首镇分散供养转入白地镇敬老院集中供养,其供养关系于当月完成转移,相关资金及护理补贴同步划拨至接收机构。这一调整看似简单,实则涉及行政协同、资源调配等多重环节,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与人文关怀,更是特困供养动态管理机制成效的集中体现。  

自主选择保障,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适配”。传统特困供养模式中,供养方式多由行政主导,个人选择空间有限。曹某某案例通过“自愿申请—联合审批—快速转移”的流程,将特困人员的实际需求置于首位,打破“一刀切”的管理惯性,赋予困难群体更多自主权,真正实现“供养方式为人服务”。 

跨镇协作机制,打破地域壁垒的治理创新。庙首镇与白地镇通过联合上报、协同审批,明确供养责任转移路径,避免“踢皮球”现象,推动区域间资源高效配置,缓解集中供养机构供需失衡问题。两镇的实操为后续类似案例提供可复制的操作模板。  

资金精准流转,从“跟人走”到“跟需求走”。 供养资金与护理补贴随曹某某转移同步划拨至白地镇敬老院,既确保其待遇无缝衔接,又通过“钱随人走”机制倒逼接收机构提升服务质量。

特困供养制度是社会保障的“兜底网”,其工作的价值,不仅在于兜住民生底线,更在于传递社会的温度与善意。通过尊重个体选择、创新管理机制、强化资源协同,特困供养制度完全能够实现从“保基本”到“优服务”的跨越。下一步旌德县民政局将继续优化特困供养体系 ,强化政策弹性,构建“需求响应型”服务框架,推动政策从“生存保障”向“生活质量提升”升级,深化区域协作,打造“全域一盘棋”供养网络。(方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