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民生工程 > 工作动态

宣城市擦亮“民”本底色 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9-24 10:03 信息来源:市民政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宣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以及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为重要抓手,坚持不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一是强统筹,压紧压实“责任链”。高位推动有力,召开全市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等重点工作暨公益性公墓建设推进会,市委书记、市长分别作出批示,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直接组织推动落实。推进机制健全,市民政局建立并严格执行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县市区等制度,每月召开工作例会,月初印发工作提示单,严密推进民政民生工程。督查指导严格,结合民政领域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成立督查组,由局党组班子成员带队,采取查阅资料、入户调查、实地督导等方式,多次开展到村入户督查,形成督查通报反馈至各县区,并追踪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二是重创新,走深走宽“新路径”。完善政策体系,针对低保认定等工作程序上的堵点、难点,制定支出型生活困难家庭申请低保家庭收入扣减办法(试行),对因病、因残和因学刚性支出过大,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在申请低保进行经济状况核定时对收入予以扣减,同时修订城乡低保经办人员和村(社区)“两委”成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办法,有效衔接审批权下放等最新社会救助政策,重新划定备案对象范围、改进备案程序,提高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部门联动,市、县两级全部建立由政府牵头、民政负责、相关部门协同参与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统筹部门及社会各类救助资源;召开致贫风险对象信息比对工作会议,民政、扶贫、教育、住建、人社、医保、农业农村、卫健、残联等部门,共同研究解决致贫风险对象信息共享、推进建立低收入数据库等事宜。坚持试点先行,持续推进宁国市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把城乡低保及特困人员供养审批权限委托下放至乡镇,进一步简化工作程序;探索建立联审联批评审会制度,群策群力、共同“诊断”界限模糊、情况难以把握的“疑难杂症”。发展服务类救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老年人开展助餐、助洁、助医、助娱、助聊等上门服务,目前该服务覆盖全市7839名低收入老年人。
       三是提质量,织密织牢“保障网”。精细摸排兜准困难对象,市、县两级扎实开展致贫风险对象信息比对和摸排核查,特别是密切关注因疫因灾困难群众、退捕渔民等群体基本生活状况,将未脱贫和返贫致贫风险高等人群、低收入困难人群以及潜在救助对象等贫困边缘人口中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建立未救助人员信息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截至8月底,全市新纳入低保、特困范围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对象50人、返贫对象3人、监测户8人、建档立卡边缘对象90人,实施临时救助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和边缘户650人;全市退捕渔民中纳入城乡低保29户、34人,纳入特困供养4户、4人;因灾情纳入低保8户、纳入特困供养2户、临时救助388户。提标增效兜住收入底线,根据经济发展实际,将城乡低保月保障标准统一提高至640元/月·人,城乡特困人员供养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至1140元/月·人和850元/月·人,并同步提高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护理补贴标准;及时启动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累计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736万元;开展宣城市“冬去春来暖生活”消费促进活动,向困难群众发放“爱心消费券”47375张。综合救助兜牢基本生计,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严格落实减退帮扶政策,截至8月底,全市对563户低保对象实施渐退政策、3户主动退出;积极推进特困人员住院护理保险,解决特困人员住院护理保障问题,当前保险覆盖8260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